海南自贸港封关,不是要当下一个香港,而是要让台湾当下一个海南 天天时讯
这两天海南封关的话题特别热,很多人问海南能不能成为下一个香港或者深圳。在我看来,这三个地方的定位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虽然都是经济特区,但他们三家的区别绝对不只是面积不一样,也没法相互替代。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海南封关是怎么回事,海南为了建设自贸港,要在2025年年底之前全岛封关。所谓的封关,不是说整个岛关起来了,不让内地的人进来、岛里的人出去,而是说在货物、税收上要有一些限制。
官方对封关的定义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一线指的是海南和国外的连通,很多外国商品零关税。比如买一艘1000万的进口游艇,原来要交380万的税,但是在海南买的话,这笔钱就省了。二线指的是跟国内的联通,直白点说就是,以后内地买海南的东西算进口,卖则是出口。
(资料图)
海南封关之后,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所得税都会降到15%。目前内地企业所得税税率基本是15%-25%,亚洲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税率是17%,香港是16.5%,海南给出的优惠是最多的,对外企的吸引力也会更大。所以海南封关的意义,不光是东西便宜,更在于这里的资本进出高度自由。
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另一方面海南的地理位置靠近东盟,东盟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海南自贸港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这两项优势,所以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未来很多外企入驻。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对话海南”分论坛
谈到自贸港吸引外企入驻,就不得不提到香港。海内外有9000家企业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其中超过1400家把香港当作地区总部;并且在过去8年里,香港初创企业的数量从1000家涨到了4000家(中国经济周刊数据)。这些数据表明,投资商对香港的发展很认可。那么海南作为下一个全力发展的自贸港,是不是也能成为这种经济特区呢?
我个人认为,海南和香港,包括深圳,从定位和资源禀赋上来说不一样,海南自贸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新增一块经济特区的概念。
我们知道,香港发达主要靠的是金融业,它是全球几个重要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人民币最大的离岸市场,香港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优势,连上海都比不上。当然这些年香港不满足于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要打造科技增长引擎,但扶持新的产业需要时间,目前香港的主要定位还是金融中心。
再说深圳,深圳是靠加工贸易起家的,但现在已经转型升级,实体产业竞争力很强。深圳聚焦的是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这种战略新兴产业,优势在于研发和制造。
对于海南来说,一方面它是一个省份整体打造自贸港,不像香港和深圳只是以城市为单位,有明显的空间限制,海南的要素承载能力更强,发展业态也会更综合。另一方面,海南有后发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能吸收之前的一些经验。所以海南有可能成为一个数字化、绿色化的自贸创新经济体。
香港
可能岁数大一点的朋友还记得,40多年前国家就想发展海南,对标的是台湾。这两个地方都是海岛,面积没差多少,但是台湾经济体量差不多是海南的8倍。如果能花20年把海南发展成台湾的水平,那么对台湾回归之后的发展,也有一个示范作用。
上世纪80年代时,人们的观念转变还是慢了一拍,海南被确定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之后,引进外资开发洋浦半岛。政府划了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次性出让了70年的使用权,这种开放程度史无前例,但被批评成了是卖国条约,最后错过了吸引外资的机会,也就有了后面深圳等特区的崛起。
海南的资源其实很丰富,有全国42.5%的热带土地,2000种入药植物、88种矿产等等(海南省统计局数据)。这一次海南封关发展自贸港,可以发挥这些资源禀赋,向制造业基地方向发展,也能充当治理台湾的试验田。
最后再聊一点不那么宏观的东西,海南封关对居民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对于岛内居民来说,封关能够直接享受政策红利,无论是直接创业还是服务于自贸港建设的需求,商机都很大。至于房价物价上涨,我觉得肯定会有,毕竟需求增加了,政策优惠之下,不仅是境外商团,也有会内陆企业转移到岛内,高收入人群也可能奔着低税率移居海南,到时候房价有一定幅度上涨也很正常。但从目前的政策来看,肯定不会出现房价、物价飞涨得太离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