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幕内是电影,大银幕外是“闹剧”|简讯
2023年4月4日,一则“影院reaction(反应)已经假出境界了”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在标注某电影观影现场的视频画面中,女观众戴头纱独自观影落泪,电影散场,她仍沉浸在悲伤中,另一位女生为其擦泪并给予安慰。
(资料图片)
不少网友晒出看过的此类影片宣传视频,并评论这类视频“尴尬”“虚假”“烂片即视感”“都是演员演的”,还直言表示,这种营销真的还能骗到人吗?
如今,拍摄观众观看电影反应的情绪短视频,成为各大片方营销必争之地,然而一系列负面事件接踵而来,某首映礼群演招募信息在网上曝光,甚至电影营销“狗都哭了”,被调侃上了热搜。
电影观众情绪反应的短视频,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精彩的程度,然而迎来的却是观众的反感情绪,甚至不少电影还会迎来观众负面的评论。影评人谭飞表示:“这种‘卷’和‘倦’的背后,是观众的不喜欢和‘假’。看电影镜头都给得很正中,而且特写很大,也没有遮盖,一看就不是真实发生,因为电影院人头攒动,特别像首映礼,绝对是全是人,还有好多记者,怎么可能这样呢?所以特别假。包括狗狗哭了,狗狗是动物,你很难说它自然哭,一定是有刻意去捕捉狗的那些镜头,但刻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销,观众不傻。”
为此《今日影评》节目组采访到了曾经参与过观影团组织活动的工作人员,以及曾经参加过这类短视频拍摄的观众。
某观众:朋友告诉我有这么一个活动,为电影做宣传,有偿报酬500块钱,需要拍摄看这个电影感动到哭的场景。现场会给我们播放电影的片段,需要我们做的简单来说就是哭出来,当然他们也会做一些要求,比如说哭得伤心一点,或者哪些地方仿佛很有故事的样子,但实际上确实没有看完全片。
某工作人员:我们到现在为止只拍过那种哭的,在组织过程里面也确实发现,甲方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卷”,出现了各种各样演员级别表演才能满足的一些要求,他会规定情境。这一类的演员是正儿八经的演员,这些群演有头子,会帮你组织。这样的东西过多了以后,效果其实挺失真的,我们也觉得让观众去看完场电影,还要表演反应,不是我们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情。
可以说,这类情绪类营销视频,是从一个模糊地带中产出的,早年传统媒体在报道电影时候,经常会捕捉观众的一些反应,因为这是证明电影观影质感、市场反馈最为直接的素材,可以呈现新闻真实记录的质感。而这类情绪营销短视频在真实性上也大下功夫,有的甚至还模拟了影院监控的拍摄质感,但它们往往在情绪上用力过猛,而且摆拍明显,所以最终使得观众厌恶。
在性质上,这些营销视频属于广告的范畴,但由于是比较新奇的事物,不论是监管还是法律法规都尚未到位,才让许多相关人员趁虚而入、钻了空子,开始虚假广告,欺骗一些观众走进电影院,以此牟利,在这些方面,该追责的是组织者、短视频平台,乃至片方。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共同策划了这样的骗局,有的甚至将原本至多数百万票房的影片,通过这样虚假的营销骗取上千万票房,最终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而观众则永远留下的阴影。
电影不够,营销来凑,戏外戏比电影本身传播还广,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而在这样的事情背后,也是对电影市场的一种伤害,虚假营销能为电影带来真金白银的票房,那么受不住诱惑的片方,就会把精力投入到场外的营销中;同时在这样的恶劣竞争下,用心打磨作品的创作者得不到认可,甚至被埋没在此起彼伏的虚假营销声音里,最终导致的是影片质量下滑、观众上当受骗后产生信任危机,这些无疑是不利于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
仰赖情绪营销类短视频来宣传电影,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这个行业目前越来越“卷”的现象也说明,这并不是一条宣发的正道。一是因为观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论此类短视频再怎样包装,观众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中失真的情绪,从而对这部电影打一个问号;二是因为电影所传达的情绪十分多元,并非一次哭泣、爆笑甚至争吵能涵盖的,所以甲方也越来越着急,希望在短视频中传达的信息更多,最终也造成了行业内越来越“卷”,效果却越来越差的现状。
在现今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观众会短时间被这样的情绪类营销短视频刷屏,也阻止不了他们了解到影片本身质量,是金子终究会闪光,但如果不是真金,则应对不了火炼。对于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依然是打磨好自身影片的质量,用质量说话、用作品说话,才是对自己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方式。影迷们“自来水”的现象也恰恰说明,只要有好的作品,哪怕宣发资金不足,也会有影迷自发帮忙宣传,将好作品告知给其他观众。平台方也需要担起责任,强化相关领域的审查工作,不能把广告宣传与真实混为一谈,从而误导观众。
马上将迎来五一档期,各部影片前期的宣发工作,无疑是一块试金石,面对低级营销这样的现象,行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向那种虚假的情绪营销说不,用作品质量来打动观众,在这样的优秀氛围中,电影市场会越来越好,中国电影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