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头条:南京这座变电站里有个神奇“绿色管家”,还能兼顾监测与科普功能
用电量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有力地展现了南京高质量发展的稳步提升,变电站则是作为电能“转化”的场所,保障城市的日常运转。而建在南京市城中心的上海路变电站,除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外,更是体现环保理念,传递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
(相关资料图)
“这座变电站‘藏身’于小区之中,被众多居民楼环绕,与周边的学校也仅有一墙之隔。”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处李宾向记者介绍道:“这座变电站已经与这里的居民共同‘生活’了将近20年。”
4.125、0.128……在工频电磁环境连续监测系统的大屏幕上,数值正在根据实时情况变化跳动,温度、湿度、监测数据、国家限值等相关数据也在一侧罗列清晰,屏幕下方有趣的科普动画和科普问答常常吸引路过的行人注意。
一年前,上海路变电站建设的工频电磁环境连续监测系统正式完成,监测数据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但公众关心的实时数据究竟是从哪里监测到的呢?这归功于距离系统屏幕两米外的探头——工频场强探头。“这个探头通过光缆,将监测到的实时数据传输到系统内,目前我们看到的工频电场强度为4.125伏/米,仅为国家标准的0.001;磁场强度为0.128微特,是国家标准的0.13%。”江苏清全科技有限公司王文兵解释道:“从实测结果及其与国家标准的对比可以明确,变电站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通过我们每年对各类变电站监测情况来看,全市各类变电站厂界外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都远低于国家标准,不会对站区附近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居民小区周边的变电站是否存在‘电磁辐射’?”系统也从专业角度向公众作出了解释。“市民常说的‘辐射’不是真正的电磁辐射。变电站产生的是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其频率只有50赫兹,属于极低频场(30-300赫兹)范畴。”王文兵耐心地补充解释道,像我们平时用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等都会产生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而像上海路这样的户内型变电站厂界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甚至比这些家用电器的还要低。
“像这样兼顾监测和科普功能的系统,南京市目前已经建成10余座。”同时,李宾也向记者介绍,今年六五环境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将联合上海路变电站与周边学校,组织开展变电站电磁辐射科普宣传活动,让大家科学的认识电磁辐射的相关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跟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科普变电站的安全知识。”胡蔚在上海路变电站已经工作了十年。“之前也有朋友问我‘电磁辐射’是否对身体有影响,但你看我现在还不是吃嘛嘛香嘛!”胡蔚打趣地说道。群众的理解,也离不开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近年来对核与辐射宣传的高度重视。“1895年的一天,威廉·康拉德·伦琴正在实验室用放电管做实验......”在核辐射云科普馆的多功能厅内,来自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的专家老师通过讲述伦琴发现辐射的有趣故事,缓缓拉开这堂核与辐射知识课堂的帷幕。
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联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邀请专家老师围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们身边的辐射、辐射的危害、辐射的作用等内容,一一进行了详细介绍,来自汉江路小学的40余名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探头交流,诉说疑惑。
“这个真的太有趣了!我们可以通过现场参观、亲身体验,了解到核辐射知识,心中对核辐射的恐惧也大大减少了。”参观场馆后,同学们纷纷表示。
十城联动科普答题,我是“辐”导员活动,核与辐射安全教育进校园……无论是在街道旁,还是在地铁站,可见核与辐射的科普宣传。为了拨开公众的“恐辐”迷雾,提高公众核安全意识,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积极组织开展类型多样的核与辐射科普“云”课堂,厚植核与辐射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安全底色。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核与辐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指导企业知“核”懂“核”,市生态环境局每年还定期组织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持续加强核安全宣传工作,着力提升全社会国家核安全法治意识,着力推动核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盛媛媛